在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,一座传统农业县城正以令人瞩目的方式践行着“垃圾是放错地方资源”的理念。这座小城通过创新性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,成功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材料,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的生动样本。
界首市的转型始于对当地丰富的农林废弃物资源的重新认识。每年产生的秸秆、稻壳、木屑等农业废弃物,过去大多被焚烧或填埋,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。当地政府与企业携手,建立了从废弃物回收、预处理到生物基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。
在界首高新区,一批生物基材料制造企业正在将这些“放错地方的资源”转化为生物塑料、生物燃料、生物肥料等高价值产品。其中,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的聚乳酸(PLA)生物塑料,可完全生物降解,广泛应用于包装、纺织、医疗等领域,实现了从“农田到产品”的绿色循环。
技术创新是界首模式成功的关键。当地企业与中科院、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,开发了高效的生物质转化技术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同时,通过建立“农户+回收点+加工企业”的回收体系,确保了原料的稳定供应。
界首的经验表明,县域经济发展不必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。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潜力,发展循环经济,小城市也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界首生物基材料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0亿元,带动就业上万人,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。
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,界首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: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,让“放错地方的资源”重新找到价值归属,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佳诠释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pjs55.com/product/875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16 16:58:33